千年惠州

惠州東湖旅店入選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12月11日,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終評會在北京舉行,由惠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惠城區(qū)委宣傳部、惠城區(qū)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報送的“惠州市惠城區(qū)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保護利用項目參加了終評會。在當天全國20家入圍項目單位參加的終評會上,作為廣東省唯一入圍項目,東湖旅店保護利用案例以全票通過、排名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入選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據了解,宣傳推介活動自今年7月啟動以來,受到全國各地的高度關注和積極參與,共收到來自29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申報的案例109項。經過推介活動辦公室組織資格審核,共有95項參評案例參與初評。

  一場抗戰(zhàn)以來最偉大的搶救、一段革命歷史最生動的呈現(xiàn)、一項紅色基因最寶貴的傳承、一個紅色記憶最鮮活的打卡點,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四個一”的鮮明特色得到專家評委一致肯定和高度評價。專家評委認為,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特別是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方面,立足本土實際情況,緊緊圍繞革命歷史,精雕細琢打造了一個又一個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精品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惠州市情的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東湖旅店外景;葜萑請笥浾邨罱I(yè) 攝

全國十佳案例

  典型案例

  生動呈現(xiàn)“粵港秘密大營救”,計劃啟動東湖旅店二期工程

  東湖旅店位于惠州市惠城區(qū)上塘街70號,建于1935年,是歐式風格和嶺南風格相融合的建筑。

  1941年冬,香港淪陷,眾多文化界人士和愛國民主人士被困香港,處境十分危險。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對此極為關注,開展了秘密大營救,共營救出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800余人,其中100余人途經惠州,大部分入住東湖旅店,再沿江而上抵達老隆、韶關各地。東湖旅店是其中一處重要中轉站,成為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重要見證。這場營救被茅盾譽為“抗戰(zhàn)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這就是著名的“粵港秘密大營救”。

  “抗戰(zhàn)期間,整個城區(qū)幾乎被炸毀,幸運的是東湖旅店屹立在戰(zhàn)火之中,保存完好。”惠州市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說,新中國成立后,東湖旅店的所有權、使用權幾易其手,保護修繕過程存在諸多困難,比如房屋產權確定難、房屋收購難、解除租約難、收集史料難等。

  文物保護,功在當代,利在千秋。2017年3月完成對東湖旅店的收購;在市財政資金的支持下,積極向省申請保護資金;嚴格遵循《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在市文物行政部門的指導和文物專家的把關下修舊如舊;廣泛發(fā)動征集了一批圖片及實物史料,走訪了一大批文史專家,建成“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惠州市、惠城區(qū)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把東湖旅店的保護修繕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并由市、區(qū)兩級財政投入2000萬元作為修繕保護資金,讓“粵港秘密大營救”革命歷史生動呈現(xiàn),創(chuàng)下了一個文物收購保護利用的經典案例,得到了各級領導和專家的充分肯定。

  如何讓東湖旅店紅色基因鮮活起來?惠州市委、市政府下足了功夫。該項目在展陳上體現(xiàn)一個“舊”字——展出了一萬多張舊照片及一批革命戰(zhàn)士使用過的刀槍炮等實物;在宣傳上體現(xiàn)一個“真”字,邀請當年參加營救的老戰(zhàn)士老黨員講述護送文化人士的故事;在傳承上體現(xiàn)一個“活”字,東湖旅店——營救中國文化名人陳列館開館不到2年時間,接待國內外游客超過10萬人次,線上超過百萬人次。

  如今,走進東湖旅店,仿若通過時光隧道重回那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游客們可以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多媒體等,全面了解秘密大營救歷史。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永遠在路上。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我市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啟動東湖旅店二期工程建設,并根據營救行動設計路線讓廣大游客“重走營救之路”。此外,還將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使東湖旅店成為粵港澳大灣區(q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網紅打卡點。

  頂層設計

  全市上下高度重視多措并舉構建文物保護良性工作體系

  一花見春。東湖旅店保護活化案例是我市高度重視文化保護利用工作的一個縮影。

  作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惠州歷來高度重視文物活化利用工作,以高度的文化自覺與人文擔當,深入挖掘歷史文化的遺產價值,持續(xù)推進文物資源特別是紅色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在積極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條符合惠州市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

  落實落細工作,上下一盤棋是根本;葜萃怀鲰攲釉O計,以敬畏之心保護文物,把文物保護利用重點項目納入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成立了市長任組長的惠州市文化遺產保護領導小組,把文物保護工作格局提升到全新高度;通過多種督導、考核,驅動各級黨委政府自覺形成文物保護共識,全力落實各項任務,有效推進文物事業(yè)發(fā)展。

  2015年,惠州市獲得地方立法權后,立即將《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列為首批立法項目。2017年3月1日,《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將惠州歷史文化保護的法治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隨后,我市先后制定實施的《惠州市羅浮山風景名勝區(qū)條例》《惠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qū)保護條例》等,也將文物保護作為重要內容納入其中!痘葜菔袣v史文化保護規(guī)劃》《北門直街等5條歷史文化街區(qū)保護詳細規(guī)劃》等20多項保護規(guī)劃措施相繼出臺,為各類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提供了指引。

  在經費保障上,我市對文物保護實行了傾斜。從2012年至今,我市共投入約32億元對歷史城區(qū)、歷史街區(qū)、各類文物古跡和名勝等進行整治修繕。與此同時,我市還探索建立常態(tài)化扶持激勵機制。2014年,惠州在廣東省21個地市中率先實施了《惠州市文化遺產保護申報工作扶持辦法》。該辦法規(guī)定,對成功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一次性給予20萬元扶持資金,對成功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一次性給予50萬元扶持資金,并給予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每處每年5萬元日常保護運作經費,至今已核撥扶持及日常管理運作經費2205萬元,較好地保障了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日常維護所需經費,激勵了各方參與文物保護的積極性。

  據統(tǒng)計,我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2014年的1處增至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由2014年的19處增至40處。

  活化利用

  眾多文化場館和古村落成為市民游客打卡點

  如何讓文物“活起來”、文化“熱起來”?惠州將文物活化利用融入人們的衣食住行。

  依托壯烈的近現(xiàn)代革命文化,建成了葉挺將軍紀念園、鄧演達紀念園、廖承志同志生平陳列室、東江縱隊紀念館、高潭革命歷史陳列館等文化場館;投入4億多元,重修了惠州蘇東坡祠,建成了東坡紀念館,修建了葛洪博物館等文化場館,搶救維修了賓興館并將其辟為惠州科舉制度陳列館,建設了鄧仲元故居、鄧承修舊居主題文化展示館等……通過故事化、情境化、立體化的呈現(xiàn),這些文化場館豐富創(chuàng)新了惠州歷史文化表達,成為了我市新的文化地標,也成了廣大市民、游客愛去的網紅打卡點。

  不僅如此,我市還鼓勵支持農村地區(qū)居民和企業(yè)在傳統(tǒng)村落、古建筑發(fā)展旅游,打造村級文化部落。目前,已建成博羅縣觀背村等多個村級文化部落,惠城區(qū)墨園村、惠陽區(qū)周田村等多個鄉(xiāng)村利用古建筑積極發(fā)展特色民宿及其他相關產業(yè),讓歷經百年滄桑的古村落依舊“有詩有鄉(xiāng)愁”。

  “每到周末都有游客過來,村里可熱鬧了。全村一條心保護古村落,熱心村內事務,積極參與建設,環(huán)境越來越好,鄉(xiāng)村旅游越來越旺!苯衲57歲的陳日強為自己是墨園村人感到自豪。近年來,惠城區(qū)墨園村以古村落為重點,不斷強化人居環(huán)境整治,慕名而來的游客絡繹不絕。如今,一個依托古村落看得見的“鄉(xiāng)愁之美”,集觀光旅游、食宿于一體的休閑農業(yè)綜合體正日漸完善,古村落碰撞出新活力,墨園村人將“鄉(xiāng)愁經濟學”生動地寫在希望的田野上。

  惠東縣稔山鎮(zhèn)范和村是一個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落,古建筑眾多,多為明清時期建筑。近年來。在坐擁古建筑和古文化資源的同時,范和村整合古村風貌、田園風光、海洋生態(tài)、民俗文化等資源,大力發(fā)展旅游業(yè)。同時,通過推出當地特色小吃,使村里的旅游業(yè)不斷升溫,成為網紅鄉(xiāng)村旅游打卡地。

  我市還利用相關專項資金,對水東街、金帶街等5處歷史文化街區(qū)進行保護利用提升,有序推進安墩粵贛湘邊縱隊相關革命舊址、龍門白芒坑革命舊址等紅色革命遺址保護利用,啟動豐湖書院等公共園林建筑內涵提升項目,助推文旅融合取得新發(fā)展,真正實現(xiàn)“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鮮明特色

  一場抗戰(zhàn)以來最偉大的搶救

  一段革命歷史最生動的呈現(xiàn)

  一項紅色基因最寶貴的傳承

  一個紅色記憶最鮮活的打卡點

  惠州日報記者龔妍 通訊員王勇軍

  ◎短評

  傳承精神基因

  激發(fā)拼搏動力

  東湖旅店保護利用案例入選2020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氣韻神采再次生動展現(xiàn),惠州走出一條符合市情、面向未來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

  在全國取得可喜成績,展現(xiàn)了惠州豐富歷史文化資源,以及熠熠生輝的城市精神品格。這是歷史文物之幸,亦是這座城市的時代榮光。

  精神基因彌足珍貴,精彩傳承在所必然;罨脷v史文物,固其根,求其長,讓歷史文化資源成為精神傳承新載體,成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新園地,不斷釋放時代生命力,功在當代,澤及久遠。東湖旅店的活化利用,精彩還原“粵港秘密大營救”歷史圖景,進一步明晰惠州抗戰(zhàn)記憶和歷史脈絡,為傳承紅色基因、彰顯嶺東雄郡雄武氣魄構建新平臺陣地,將助力愛國主義教育在我市走向深入,打造新的網紅“打卡”地,為一流文旅事業(yè)建設提供新的動力源。

  這是惠州寶貴歷史文化財富的一次生動展示,也是惠州對歷史文物“昨天今天明天”問題的一次精彩回答。

  一直以來,惠州高度重視歷史文物保護,不遺余力賦予其時代新內涵,把文物保護利用重點項目納入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總體規(guī)劃,早在2015年就將《惠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列為首批立法項目,多措并舉、聚焦發(fā)力,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法律、機制、經費保障,走出一條符合市情、面向未來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建成、重修了一批重要歷史文化場館,產生了積極廣泛的社會效應。事實證明,在惠州這塊多重歷史文化元素交融發(fā)展的土地上,以敬畏之心傳承精神基因,不斷豐富歷史文物時代內涵,就能取得良好成效,寫好令人滿意的時代答卷。

  歷史車輪不斷向前,精神基因和文化根脈彌足珍貴。重大歷史機遇中的惠州,始終注重傳承精神基因、喚醒文化記憶,在一流事業(yè)建設中精彩詮釋城市發(fā)展的“變與不變”,有品質有內涵的城市發(fā)展之路無疑更加令人期待。

 。璞?担

編輯:黃秀霞
上一篇:

查看所有評論網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無關。發(fā)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于兩個字符)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码,se天堂无码视频在线播放,丝袜人妻美腿AV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