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荏苒,人的記憶或會漸漸模糊,但留存于舌尖的味道卻難消散。在惠陽良井,連和餅家的味道飄香近百年,端午節(jié)的粽子、中秋節(jié)的月餅、婚慶宴會的喜餅,還有年貨必備的合桃酥、花生酥、咸切酥、云片糕、四方糕等傳統(tǒng)糕點,一直讓當?shù)丶爸苓吶罕姟笆尺^返尋味”。有些離鄉(xiāng)多年的人回來后也會專程找上門,似乎只有吃了這些“幾十年味道都沒有變”的糕點,才算找回了家鄉(xiāng)的味道。
老味道幾十年如一的背后,是連和餅家一代代人的堅守和傳承。從1928年到2021年,3萬多天,周家?guī)状酥蛔鲆患隆眯淖龊蔑灐H缃,這份堅守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去年,連和餅家獲得“惠州手信”50強、“惠陽老字號”等榮譽稱號,今年申報了惠陽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連和餅家的當家人周惠明希望將傳統(tǒng)糕點制作技藝傳承下去,將百年品牌經營好,守護好舌尖上的鄉(xiāng)愁。
周梓桓(右)對傳統(tǒng)糕點制作很有情懷,目前專心跟父親學藝。
■創(chuàng)業(yè)
勤勞肯干 創(chuàng)立品牌
在惠陽良井,356省道熙熙攘攘,連和餅家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店面在路邊格外顯眼。每一天,周惠明都要在門店、生產車間忙活好一陣,用從他父親那里傳承下來的手藝,制作出幾十年不變的老味道。
連和餅家的歷史可追溯至1928年。那一年,周惠明的父親周桂興17歲,為了謀生,向家族中的一位師傅學習糕點制作手藝。學藝歸來的周桂興和妻子以家庭作坊的方式,做起了制售傳統(tǒng)糕點的小生意,包括客家月餅、方糕、花生酥、合桃酥等。周桂興勤勞肯干,經常帶著自己制作的糕點,到良井和周邊的永湖、平潭、馬安等地趕圩。由于糕點真材實料、價格實惠,符合當?shù)厝丝谖,周桂興制作的糕點逐漸成為當?shù)亟址蛔放醯拿牢丁?
買賣有了起色后,周桂興在良井老街盤下一個檔口,取名連和餅家,做起了制作客家月餅、傳統(tǒng)糕點和茶樓小吃的生意。當時,周桂興制作的五仁月餅特別受歡迎。他在廣式月餅的基礎上進行了改良,做出來的月餅更加符合客家人的口味。五仁月餅以杏仁、核桃仁、欖仁、芝麻仁和瓜子仁為主要材料,再以他自制的糖漿餅皮包裹,這樣餅皮和內餡不易分離,經過烘烤后更是色澤醇正,吃起來軟糯可口,齒頰留香。每年中秋節(jié),連和月餅都是當?shù)丶壹覒魬魮屩徺I的節(jié)日食品。
上世紀五十年代,公私合營后,周桂興進入供銷社負責制作糕點,并教導供銷社的學徒制作糕點。上世紀70年代末,周桂興從供銷社退休,16歲的周惠明進入供銷社,接過父親的手藝,繼續(xù)堅守在糕點行業(yè)。
■堅守
精選材料 風味不變
周惠明出生于1962年,是8個兄弟姐妹中最小的。他從小就看著父親做各種糕點,十來歲時開始幫忙打打下手,在潛移默化中也漸漸愛上了這一行。
1979年,在供銷社工作了一年之后,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周惠明辭職自己創(chuàng)業(yè)了。他選擇在良井老街開店,沿用了連和餅家的招牌。周惠明用心鉆研糕點制作技藝,并通過不斷的實踐形成自己獨特的味道。
做出自己的味道后,為了保持產品品質的穩(wěn)定,周惠明會把每一種糕點的材料配比詳細記下來,一直沿用至今!斑@也是連和餅家出品的糕點,幾十年都是同一個味道的秘訣之一!敝芑菝髡f,還有一個秘訣就是堅持選用優(yōu)質材料。
“供貨商都說我太挑剔了!敝芑菝髡f,每一種材料,從選材到收貨一直都是他親自把關,尤其是連和餅家的招牌五仁月餅,對制作材料的要求更是嚴苛。周惠明說,“五仁”中有一種原材料是欖仁,三十多年前欖仁的價格才兩三角錢一斤,如今漲到了每斤300多元,有些商家為了節(jié)約成本,就把五仁月餅里費時費錢的欖仁省略掉了。但這幾十年來,無論欖仁的價格怎么漲,周惠明都堅持用優(yōu)質的欖仁,為的就是保證傳統(tǒng)五仁月餅的正宗口感。
正是這份堅守,連和餅家制作的糕點越來越受歡迎。上世紀90年代,中秋月餅訂制高峰期,周惠明和妻子楊送妹每天凌晨3時就開始忙碌,一直要做到晚上八九時!澳菚r都是純手工制作,比較耗時!睏钏兔没貞,有些客戶為了早點拿到貨品,一大早就守在烤爐前等著糕點出爐。
1998年,周惠明把連和餅家搬到了356省道旁,在經營餅店的同時還開起了連和飯店!帮埖暾埩藥煾担疫是做餅!敝芑菝髡f,他經常會把做出來的各種糕點請飯店的客人品嘗,有些就會成為“回頭客”乃至老客戶。
周梓桓(左)對傳統(tǒng)糕點制作很有情懷,目前專心跟父親學藝。
■傳承
保證品質 探索創(chuàng)新
靠著一門手藝以及勤勞肯干,周惠明夫妻養(yǎng)大了幾個孩子。近些年,孩子們陸續(xù)長大成年,周惠明也開始考慮手藝傳承了。
2010年之后,周惠明有意識將手藝傳授給兒子周梓桓、長女周文媚。出生于1988年的周梓桓從小在餅店長大,對傳統(tǒng)糕點制作很有情懷?粗赣H年事漸高,他于5年前辭去工作,正式回到家里,專心跟父親學藝。
“做合桃酥,材料配比很重要,尤其是酥油,比例不對的話,就沒有酥脆的口感了!庇浾卟稍L當天,周惠明正在生產車間跟兒子交流著制作要領。做好的合桃酥放進電烤箱后,周梓桓寸步不離地守著!昂婵镜臅r間會因為當天氣溫變化而有不同,不能只靠數(shù)據,更多的還是要靠經驗。”周梓桓說,他在努力向父親靠近,確保連和餅家的出品一如既往。
在保證產品品質的同時,周梓桓和周文媚作為新一代傳承人,開始嘗試新包裝和打開新銷路。他們多次與本地網絡平臺合作,以傳統(tǒng)糕點“月餅”為媒介推廣中秋節(jié)的節(jié)日文化,以喚起年輕一代對傳統(tǒng)節(jié)日的重視;他們嘗試在新媒體平臺建立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抖音號等推廣平臺,通過現(xiàn)代便捷物流體系,把產品賣到市外、省外乃至境外;他們還在包裝盒上花心思,注入惠州文旅元素,講述品牌故事,讓食客吃出美味、吃出內涵。
兒女們給力接棒,連和餅家煥發(fā)新機——2020年,連和餅家獲得“惠州手信”50強、“惠陽老字號”等榮譽稱號,2021年又申報了惠陽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銷量也是持續(xù)上漲,今年春節(jié)前夕推出的“山;葜荻Y盒”包含花生酥、雞仔餅、合桃酥等六種年貨,兩周就賣出10000罐;今年端午節(jié)制作的客家傳統(tǒng)口味的粽子,賣出了近10萬只;今年中秋節(jié)制作的月餅提前三天售罄,又應客戶需求臨時加做……
“做產品其實就是做品牌!敝荑骰刚f,“從1928年開始,我們周家?guī)状酥蛔鲆患隆獔猿謧鹘y(tǒng)制作。到了我們這一代,我們希望能把祖輩傳承下來的手藝和招牌做好,把這個百年品牌好好傳承下去發(fā)揚光大,讓更多人吃到傳統(tǒng)老味道!
文/圖 惠州日報記者李芳娟 香金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