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惠州

惠州西湖古八景或是最早的城市八景

  所謂“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自明代以來就不少文人墨客將惠湖與杭湖拿來比較,其中有一個觀點是惠湖是杭湖的“翻版”,有些景點的命名與杭湖雷同。比如民國《惠州西湖志》的纂修者張友仁就認為惠湖有9處景點是效仿杭湖,包括古惠陽八景中的“雁塔斜暉”,也點評說“有因襲比擬‘雷峰夕照’之嫌”。

  雖然說杭州西湖的名氣確實比惠州西湖大出不少,但是讓惠湖背上“因襲比擬”的模仿之名,作為土生土長的筆者又實在心有不甘。于是考證了一番,看看“雁塔斜暉”和“雷峰夕照”到底哪個出現(xiàn)更早。

“天下西湖三十六,唯惠州足并杭州”。 東江圖片社供圖

  學(xué)界普遍認為中國特有的“八景文化”肇始于宋迪,而形成于沈括

  首先看看杭州人自己怎么說。乾隆《杭州府志》對“西湖十景”的由來是這么解釋的:“自‘瀟湘八景’載于《夢溪筆談》,好事者傳為圖畫以后,山水園亭,莫不張皇柯葉,標列澗巖。至明人地理之書,幾于州縣皆有八景矣!骱啊伦运稳,山色湖光,與其名相副,豈可與后來之強分題品者儷論哉?”也就是說,自從“瀟湘八景”出現(xiàn)后,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八景”命名之風(fēng),杭州的“西湖十景”也是“仿自宋人”。

  這個“宋人”,指的就是宋代“瀟湘八景”的創(chuàng)始人——宋迪。

  據(jù)《中國美術(shù)家大辭典》:宋迪,字復(fù)古,河南洛陽人,以進士擢第為司封郎。他嗜古好作山水,尤工平遠,遠思高妙,筆墨清潤,禽鳥亦妙。其《瀟湘八景》初未嘗命名,后人乃以平沙落雁、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魚邨落照等目之。

  到底是哪個“后人”給“瀟湘八景”冠上這么富有想象力且文雅的名稱呢?答案正是前文所說的《夢溪筆談》的作者沈括。

  《夢溪筆談》成書于11世紀末,一般認為是1086年至1093年間。書中對“宋迪”一事是這么記述的:“度支員外郎宋迪工畫,尤善為平遠山水。其得意者,有平沙雁落、遠浦帆歸、山市晴嵐、江天暮雪、洞庭秋月、瀟湘夜雨、煙寺晚鐘、漁村落照,謂之‘八景’,好事者多傳之!笨磥磉@個給“瀟湘八景”命名的果然就是沈括。

  由此,學(xué)界普遍認為中國特有的“八景文化”,肇始于宋迪,而形成于沈括。自宋迪和沈括之后,“瀟湘八景”衍生為詩畫母題,幾個世紀延綿不絕遠播海內(nèi)外,產(chǎn)生了豐富的造境抒情和廣闊的文學(xué)創(chuàng)意空間,不斷再生,到了明清時期,全國上下任何一個角落,可能都有“八景”了,這或許是中國獨有的文化。就拿惠州來說,前些年筆者到惠陽新圩去采風(fēng),路過一個叫“產(chǎn)徑”的行政村,該村居然也有“產(chǎn)徑八景”,而且每處景點還有舊人賦詩!

  陳偁是第一個將西湖納入旅游風(fēng)景區(qū)范疇的惠州官員

  那么,古代惠州的“惠陽八景”,是什么時候出現(xiàn)的,又是由誰提煉出來的呢?

  答案是北宋惠州太守陳偁。

  北宋治平三年(1066),仕途正處在上升階段的陳偁從蔡州通判升任惠州知州。他對惠州做過最好的一件事情,就是大力整治西湖(那時候還不叫西湖,叫豐湖)。

  他發(fā)現(xiàn)惠州城西有一個大湖泊堤廢水涸,但民眾仍要交納魚稅,負擔(dān)確實很重。于是,他“領(lǐng)經(jīng)畫,筑堤截水”,“東起中廊,西抵天慶觀(今元妙觀),延袤數(shù)里”,還在堤上“中置水門備潦,疊石為橋于其上”。不僅如此,陳偁還在堤兩旁“植竹為徑二百丈”以固堤。這條堤,就是平湖堤;那座橋,就是拱北橋。

  一旦拱北水閘閉合,橫槎、新村、水簾、天螺諸泉水就匯合成湖。由于湖面擴大許多,西湖堪稱“廣袤十里”,自此,“湖之潤溉田數(shù)百頃,葦藕蒲魚之利,歲數(shù)萬。民之取之于湖者,其施已豐”!柏S湖”一名由此而得,后來因為“湖之浸以負郭西”,才被蘇軾稱之為西湖。

  鮮為人知的是,陳偁是第一個將西湖納入旅游風(fēng)景區(qū)范疇的惠州官員。他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至今仍廣為人知的“惠陽八景”(今稱西湖古八景)。據(jù)明嘉靖丙辰本《惠州府志·地理志》,陳偁明確提出“鶴峰晴照、雁塔斜暉、桃園日暖、荔浦風(fēng)清、豐湖漁唱、半徑樵歸、山寺嵐煙、水簾飛瀑”的景觀概念。

  陳偁也有可能是中國第一個將城市景觀歸納為“八景”的地方主官。因為宋迪在長沙時的身份是“轉(zhuǎn)運判官尚書都官員外郎”,更是以畫家的個人身份創(chuàng)作《瀟湘八景圖》。另外,“瀟湘”不是一個城市的概念,而是涵蓋湘江中下游流域。

  巧合的是,陳偁提出“惠陽八景”的時間,與宋迪做瀟湘八景圖差不多。據(jù)嘉靖《長沙府志》記載:“八景臺,在府城西,宋嘉祐中筑。宋迪因作八景圖,僧慧洪賦詩更名八境!

  “宋嘉祐中”大約是1056-1063年,比陳偁治惠的時間(1066-1068)稍早幾年。1000年前的宋代,沒有電話和社交軟件可用,等沈括將“瀟湘八景”寫進《夢溪筆談》的時候,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二三十年了。

  因此,最早出現(xiàn)在文獻典籍中,對“八景”有準確記載的城市,惠州極有可能是第一座。由此也可證明,惠州“雁塔斜暉”比之杭州的“雷峰夕照”,是要早出許多的,不存在模仿抄襲的問題。

 。▏浪嚦

編輯:洪東晗

查看所有評論網(wǎng)友評論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今日惠州網(wǎng)無關(guān)。發(fā)言最多為2000字符(每個漢字相當(dāng)于兩個字符)
中文字幕欧美自拍,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码,se天堂无码视频在线播放,丝袜人妻美腿AV二区